束杖理民
成语名称:束杖理民
成语拼音:shù zhàng lǐ mín
成语简拼:szlm
成语意思: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。形容为官宽仁爱民。束杖,收起刑具。
成语出处: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有刑罚徒流绞斩,吊拷絣把。设而不用,束杖理民宽雅。”
成语例子: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,爱惜黎庶,束杖理民。★明·无名氏《齐天大圣》第一折
成语繁体:束杖理民
感情色彩:褒义词
常用程度:生僻
语法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
成语年代:古代
成语名称:断事以理
成语拼音:duàn shì yǐ lǐ
成语简拼:dsyl
成语意思:断:判断;理:道理。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陈义设法,断事以理。”
成语名称:断无此理
成语拼音:duàn wú cǐ lǐ
成语简拼:dwcl
成语意思:断:绝对,一定。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一回:“一个少年妇女,独自在外,又无同伴,靠卖诗文过日子,恐怕世上断无此理。”
成语名称:无业游民
成语拼音:wú yè yóu mín
成语简拼:wyym
成语意思:没有固定职业、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7回:“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,往往有打个半死的。”
成语名称:文理俱惬
成语拼音:wén lǐ jù qiè
成语简拼:wljq
成语意思:文、理: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;惬:满足、满意。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陆扆传》:“扆文思敏速,初无思虑,挥翰如飞,文理俱惬。”
成语名称:无束无拘
成语拼音:wú shù wú jū
成语简拼:wswj
成语意思:形容自由自在,没有牵挂。同“无拘无束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5回:“你看这荒郊野外,走马射箭,舞剑抡枪,无束无拘,多少快活。”
成语名称:无方之民
成语拼音:wú fāng zhī mín
成语简拼:wfzm
成语意思:古指不知礼法的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是故隆礼由礼,谓之有方之士;不隆礼,不由礼,谓之无方之民。”
成语名称:无理取闹
成语拼音:wú lǐ qǔ nào
成语简拼:wlqn
成语意思: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。指故意捣乱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答柳州食虾蟆》诗:“鸣声相呼和,无理只取闹。周公所不堪,洒灰垂典教。”
成语名称:日理万机
成语拼音:rì lǐ wàn jī
成语简拼:rlwj
成语意思:理:处理,办理;万机:种种事务。形容政务繁忙,工作辛苦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兢兢业业,一日二日万机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相国、丞相,皆秦官,金印紫绶,掌丞天子助理万机。”
成语名称:无拘无束
成语拼音:wú jū wú shù
成语简拼:wjws
成语意思:拘、束:限制、约束。形容自由自在,没有牵挂。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逐日家无拘无束,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。”
成语名称:明火执杖
成语拼音:míng huǒ zhí zhàng
成语简拼:mhzz
成语意思:点着火把,拿着武器。原指公开抢劫。后比喻公开地、毫不隐藏地干坏事。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我在这瓦窑居住,做些本份生涯,何曾明火执仗 ,无非赤手求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