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斩尽杀绝

成语名称:斩尽杀绝

成语拼音:zhǎn jìn shā jué

成语简拼:zjsj

成语意思:全部杀光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。
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三回:“我本待斩尽杀绝,争奈你不曾犯法。”

成语例子: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,蒋介石集团妄图将中国革命力量斩尽杀绝,但是共产党人是斩不尽、杀不绝的,革命自有后来人。

近义词:斩草除根 除恶务尽

反义词:养虎遗患 放虎归山

成语繁体:斬盡殺絕

感情色彩:褒义词

常用程度:常用

语法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成语结构:联合式

成语年代:古代

成语辨形:绝,不能写作“决”。

成语辨析:斩尽杀绝和“斩草除根”都有“彻底消灭”的意思。但“斩草除根”偏重在深度和事情的后果上;形容消灭得十分彻底;斩尽杀绝偏重在广度和数量方面;形容全部消灭;不留一点儿。

英文翻译:be completely annihilated

成语谜面:一窝端

猜您喜欢

斩岸堙溪

成语名称:斩岸堙溪

成语拼音:zhǎn àn yīn xī

成语简拼:zàyx

成语意思: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

成语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斩岸堙溪以迎钟。”

斩关夺隘

成语名称:斩关夺隘

成语拼音:zhǎn guān duó ài

成语简拼:zgdà

成语意思:砍断门闩,攻破城门,夺取关隘。形容军队作战勇敢,势不可挡。

成语出处:刘伯承《回顾长征》:“长征中,红军斩关夺隘,抢险飞渡,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。”

断潢绝港

成语名称:断潢绝港

成语拼音:duàn huáng jué gǎng

成语简拼:dhjg

成语意思:潢:低洼的水坑;港:与江河相通的小河。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

成语出处:元·贡师泰《玩斋集·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》:“虽日諰諰以求其合,必如断潢绝港,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!”

斩蛇逐鹿

成语名称:斩蛇逐鹿

成语拼音:zhǎn shé zhú lù

成语简拼:zszl

成语意思:逐鹿:比喻群雄并起,争夺天下。指群雄角逐,争夺天下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被酒,夜径泽中,令一人行前。行前者还报曰:‘前有大蛇当径,愿还。’……乃前,拔剑击斩蛇。”

文不尽意

成语名称:文不尽意

成语拼音:wén bù jìn yì

成语简拼:wbjy

成语意思:意:意思。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

成语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3卷:“圆光如日,有炎如烟,周绕我体,如同金刚,文不尽意,犹待诀言。”

斩钉切铁

成语名称:斩钉切铁

成语拼音:zhǎn dìng qiē tiě

成语简拼:zdqt

成语意思: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。亦比喻雄健有力。同“斩钉截铁”。

成语出处: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三部第一章:“又是一声‘不许动!’那么斩钉切铁,比前几次严厉多了。?

斩木揭竿

成语名称:斩木揭竿

成语拼音:zhǎn mù jiē gān

成语简拼:zmjg

成语意思:揭:举起;竿:竹竿。砍削树木当兵器,举起竹竿作军旗。比喻武装起义。

成语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合响应,赢粮而景从,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

断根绝种

成语名称:断根绝种

成语拼音:duàn gēn jué zhǒng

成语简拼:dgjz

成语意思:断绝后代,即断子绝孙。

成语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八十一卷:“真人甲乙,上帝已徵,身佩玉符丹文金章,列名元图,三欲已忘,元始符命,斩灭尸形,断根绝种,勿得飞扬。”

斩头沥血

成语名称:斩头沥血

成语拼音:zhǎn tóu lì xuè

成语简拼:ztlx

成语意思: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我是斩头沥血的人,何肯戏弄良人!”

斩将夺旗

成语名称:斩将夺旗

成语拼音:zhǎn jiàng duó qí

成语简拼:zjdq

成语意思:砍杀敌将,拔取敌旗。形容勇猛善战。同“斩将搴旗”。

成语出处:《群音类选·官腔类·八义记·拷问如姬》:“只消受得瘗粉埋香,索强似斩将夺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