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钱镠

钱镠

钱镠(liú)(852年-932年),字具美(一作巨美),小字婆留,杭州临安人,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。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,累迁至镇海节度使,后击败董昌,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,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、吴王、吴越王。在位四十一年,庙号太祖,谥号武肃王,葬钱王陵。钱镠在位期间,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,经济繁荣,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;文士荟萃,人才济济,文艺也著称于世。曾征用民工,修建钱塘江海塘,由是“钱塘富庶盛于东南”。还鼓励扩大垦田,由是“境内无弃田”,岁熟丰稔。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。 ►的诗文全集

轶事典故

贵人出世
  钱镠年轻时,常与临安县录事钟起的几个儿子一起喝酒赌博,钟起为此很不高兴。后来豫章有相士发现钱塘地界有王气,于是便到临安暗中查访。钟起与这个相士认识,便宴请县中贤豪之士,请相士观察,可惜都不是。后来相士路过钟起家,恰好钱镠前来,相士看到后道:“此真贵人也!”又对钟起道:“你以后的富贵,就靠此人了。”从此,钟起不但允许儿子与钱镠交往,还时常接济他。

计退黄巢
  唐朝末年,黄巢起义,攻掠浙东,打算攻打临安。钱镠分析形势后,率领二十余人伏击起义军的先头部队,然后撤退到八百里(地名)。钱镠告诉路边的老妪:“等会有人来,你就告诉他临安兵屯八百里。”追兵到来后,老妪将钱镠的话告诉他们。黄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,还以为临安兵马扎下了八百里的营地,说道:“刚才就十几人都打不过,何况现在有八百里的兵马。”于是,退兵而去。

衣锦还乡
  钱镠幼年时,常与一群小孩在里中一棵大树下玩耍。他一统两浙后,衣锦还乡,大宴家乡父老,以锦缎覆盖山林,并将幼时戏耍的那棵大树封为“衣锦将军”。

  钱镠还在临安故里建造豪宅,每逢回乡都前呼后拥,排场很大。其父钱宽对此很不满意,每次听闻他来,都有意避开。钱镠遂步行回家,向父亲询问原因。钱宽道:“我家世代以田渔过活,从未出过如此显贵之人。你如今为两浙十三州之主,周围都是敌对势力,还要与人争利。我怕祸及吾家,所以不忍见汝。”钱镠哭着拜谢父亲,从此小心谨慎,力求保住基业。

  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后,回乡祭扫坟墓,延请故老。八十岁以上者用金樽,百岁以上者则用玉樽。钱镠亲自执杯,高唱《还乡歌》:“三节还乡兮挂锦衣,吴越一王驷马归。临安道上列旌旗,碧天明明兮爱曰辉。父老远近来相随,家人乡眷兮会时稀。斗牛光起兮天无欺!”他见乡民不懂歌中之意,便再用土语高唱:“你辈见侬底欢喜?别是一般滋味子。永在我侬心子里!”歌罢,满座叫好。

警枕粉盘
 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,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。他夜里睡觉,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,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,叫做“警枕”,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;如果睡熟了,头从枕上滑下,人也惊醒过来了。为了防范侍卫夜间贪睡失职,钱镠还常向城墙之外发射弹丸,以期他们提高警惕。此外,钱镠还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,夜里想起什么事,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,免得白天忘记。

钱镠的诗文

句原文

唐代:钱镠

须将一片地,付与有心人。
黄河信有澄清日,后代应难继此才。
传语龙王并水府,钱塘借与筑钱城。

没了期歌原文

唐代:钱镠

没了期,没了期,营基才了又仓基。
没了期,没了期,春衣才了又冬衣。

巡衣锦军制还乡歌原文

唐代:钱镠

三节还乡兮挂锦衣,碧天朗朗兮爱日晖。
功成道上兮列旌旗,父老远来兮相追随。
家山乡眷兮会时稀,今朝设宴兮觥散飞。
斗牛无孛兮民无欺,吴越一王兮驷马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