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阮元
阮元(1764~1849)字伯元,号云台、雷塘庵主,晚号怡性老人,江苏仪征人,乾隆五十四年进士,先后任礼部、兵部、户部、工部侍郎,山东、浙江学政,浙江、江西、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、湖广总督、两广总督、云贵总督等职。历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体仁阁大学士,太傅,谥号文达。他是著作家、刊刻家、思想家,在经史、数学、天算、舆地、编纂、金石、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,被尊为三朝阁老、九省疆臣,一代文宗。 ►的诗文全集
四步读书法
阮元在人才培养上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,与他在书院内实行的一套完善的读书训练法密不可分。阮元的读书训练是个完整的工程。文献记载,它由四个部分组成。一个部分算是一个步骤,循此四步建下去,即可学有所成。这四步是:
句读
要求学生分清书文的句读,即读通所读诗文。所谓读通,首先要能认字,即认读,把字音读准;其次要掌握断句,即停顿;第三要能读通,即初步了解其字句的含义;第四要能读通顺,不能读起来疙疙瘩瘩。
评校
校是校雠、校正,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,勘定正误。评是评点、评说,即在校订的基础上,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,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。中国古代有评点读书法,读者可将阅读感受,以及对所读书文从字句到内容的评价,写在字里行间、文前文后或者天头地角。阮元这里的评即有评点之意。
抄录
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,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,以加深对它的理解,巩固对它的记忆。
著述
这是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。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、读懂、熟记所读书文,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,公之社会,遗教后人,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。
阮元的四步读书法,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——读思结合、读习结合、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。它把阅读建立在认读基础之上,经过深入思考和熟读记忆,达到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主张,并笔之于纸,形之为文,或与同辈交流,或遗教后世。它不但十分完整,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、由浅入深、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,而且将读用结合起来,从而与八股式读书区分开来,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、建设性。应该肯定,阮元的这种读书训练值得我们今天的读书人和阅读教学改革者借鉴。当然,阮元将“运用”局限于钻故纸堆和写诗撰文,远离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,这是其读书法的主要缺陷。其次,阮元把读书视为培养封建官吏和良民的主要手段,以巩固、维护封建政权为目的,这是他的严重局限和不足。
半山游历
清代:阮元
钱塘江潮秋最巨,未抵盐官十之五。我来盐官塘上立,月初生霸日蹉午。
江水忽凝不敢东,海口哆张反西吐。潮不推行直上飞,水不平流自僵竖。
海若凭陵日再怒,地中回振千雷鼓。马衔高坐蛟鼍舞,拔箭倒发钱王弩。
须臾直撼塘根去,摇动千人万人股。如卷黑云旋风雨,如骋阵马斗貔虎。
如阴阳炭海底煮,如决瓠子不能御。三千水击徙沧溟,十二城堕倒天柱。
气欲平吞于越天,势将一洗余杭土。吁嗟乎,地缺难得娲皇补,大功未毕悲神禹。
此是东南不足处,岂为区区文与伍。沧海桑田隔一堤,鱼龙黧首相邻处。
我皇功德及环瀛,亲筑长防俾安堵。全用金钱叠作塘,不使苍生沐咸卤。
迩来龛赭涨横沙,却指尖山作门户。雁齿长桩十万行,鱼鳞巨石三层础。
王充论前有古迹,枚乘发后无奇语。吁嗟乎,此塘此潮共千古,词人心乐帝心苦。
清代:阮元
福庭本是群仙囿,汉代桃源尚如旧。仙人手种祁婆藤,掷与人间赛灵寿。
敲破铁簧扪楖栗,擎起蛟身看清瘦。我来天台亲见之,万年岭上垂金枝。
猿狖引臂弄光泽,筋缠石骨坚无皮。鹿樵偶向梦中得,七尺珊瑚淡红色。
岂须芝草始长生,著手已能助仙力。石梁雨滑生苍苔,听笙看月登琼台。
恐随飞瀑化龙去,直拨白云寻鹤来。持归拂拭奉堂上,腰脚轻便不汝仗。
跃马才从灵隐回,横膝聊为寿者相。庭前倚杖听儿诗,如策长藤到台荡。
清代:阮元
红尘笑罢宴红云,二百余载荔子繁。十国祇知汉花坞,晚唐谁忆咸通园。
咸通岭南郑节度,风流曾见诗人言。曹松陪游老文笔,丹砂湿湿霞轩轩。
前此英词接扶荔,曲江一赋传开元。荔香曲破妃子去,贡骑不复驰中原。
后此年年荔支熟,那堪屈指巢与温。桑田有改荔林在,隐岩得地皆唐恩。
茉莉不强牡丹胜,昌华废苑成荒村。方今承平岭海盛,夷賨十倍唐昆仑。
贡献屏绝尤物贱,百蛮共仰朝廷尊。节使公余但缓带,荔湾一任开园垣。
士民竞赴半塘社,家家画舫倾芳樽。燕脂林外立白鹄,芙蓉塘底飞文鸳。
所惜游谈但南汉,何曾买夏唐园论。刘家暂窃枝与叶,岂知本是仙李根。
曹诗岿然见文苑,古园不泯因诗存。喜从新构得陈迹,社诗千首题园门。
诗人精魄自千古,一亭便可乾与坤。更向梦徵追老杜,试擘重碧轻红痕。
清代:阮元
山回路断溪谷穷,灵湫阴閟龙所宫。眼前无石不卓立,天上有水皆飞空。
飞空直落一千尺,鬼神不在疏凿功。绝壁古色划尔破,山腹元气冲然通。
有时静注绝不动,春阳下照神和融。有时飞舞渐作态,已知圆嶂生微风。
一瓯春茗啜已尽,水花未散犹复摇玲珑。飒然乘飙更挥霍,随意所向无西东。
不向寻常落处落,或五十步百步皆濛濛。岂料仙境在人世,谁作妙戏惟天公。
云烟雨雪银河虹,玉尘冰縠珠帘栊。万象变幻那足比,若涉拟议皆非工。
石门飞瀑已奇绝,到此始叹无能同。惟有天柱矗立龙湫中,屹然百丈与此争雌雄。
清代:阮元
仰看云在天,未辨行迟速。今日穿云跨岭行,岂知疾过奔马足。
平地风气清,吹云天上行。今日披云动凉气,始知风在云中生。
山不见路惟见云,桃花梨花近不分。北云压山乌欲雨,南云映日红氤氲。
下山直自云中落,云中之人轻似鹤。翩然可是隔仙凡,怅望山头挂云脚。
我闻仙人乘云兼御风,仙家幻术安能通。不如安坐南云下,笑指此云称老翁。
清代:阮元
神龙抉壁入,破壁复飞去。龙去壁已穿,介然用成路。
当门立大佛,乍见心疑怖。石泐面如削,曾向梦中遇。
过此入深隧,秉爝遂暗度。俯行尻益高,相呼不相顾。
一隙忽生明,目开夜响曙。不知出何山,奇险更难步。
手中得葛萝,足下生松树。蜿蜒攫爪痕,是我题名处。
清代:阮元
帆随湘转寻浯溪,登岸欲摩唐宋碑。密林接叶山径寂,青虫当路垂秋丝。
桥边清波眼到底,乱石凿凿藏鱼儿。苍崖百尺悬于西,削成绝壁鸟不栖。
碑乃鲁国之所写,颂乃次山之所为。三千里外有水部,十四年后无太师。
人贤地胜文笔古,过客墨拓争洒挥。壁立积铁屹不动,安者见安危见危。
江湖岂独漫郎宅,又遣山谷来题诗。各人忠爱各朝事,大部楚泽骚人辞。
事有至难最可叹,靖康俄与灵武随。惟有溪边古渔父,欸乃湘烟无所悲。
清代:阮元
未及上翠微,暂揽松山胜。嵌岩置修除,缘壁起盘磴。
拂衣千仞上,阑危不可凭。峰高多夕阴,天半风初劲。
坐我万松间,苍翠互相竞。白云横不流,中有新寒凝。
林壑媚幽姿,泉石动清听。已忘世人情,羡彼飞鸟性。
清代:阮元
太华三峰削不成,夜来碧色无深浅。仙人染作延熹碑,飘带人间止三卷。
长垣一册归商丘,但损偏旁最完善。华阴东郭又一函,椒花馆中见者鲜。
我今快得四明本,玉轴绨囊示尊显。丰全范钱三百年,入我楼中伴《文选》。
惊心动魄竹垞语,七尺岩岩辟空展。浑金璞玉天所成,幡然不受人裁剪。
唐宋题字皆分明,卫公两款夹额篆。全身平列廿二行,波磔豪釐尽能辨。
一字一朵青莲花,玉女翻盆墨云软。已巳摹镌向北湖,市石察书书佐遣。
湖边更刻泰山碑,岳色双双照人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