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张说

张说

张说(667年~730年) 唐代文学家,诗人,政治家。字道济,一字说之。原籍范阳(今河北涿县),世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徙家洛阳。 ►的诗文全集

故事:不做伪证

  张说入朝为官时,武则天的两个内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权倾朝野,多为不法。满朝官员中只有出名的硬汉宰相魏元忠不怕他们的淫威。张氏兄弟对魏元忠恨得要死,千方百计想把魏元忠除掉。他们在太后面前诬告魏元忠,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:太后老了,不如跟太子靠得住。武则天一听就火了,把魏元忠打进了牢监,准备亲自审讯,并且要张昌宗他们两人当面揭发。

  张昌宗恐怕辩不过魏元忠,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的部下张说,要张说作伪证,并且许诺说,只要张说答应,将来就提拔他。

  第二天,武则天上朝,召集太子和宰相,让张昌宗和魏元忠当面对质。魏元忠说什么也不承认有这回事。两人争论了半天,没有结果。张昌宗说:“张说亲耳听到魏元忠说过这些话,可以找他来作证。”武则天立刻传令张说进宫,张说进了朝堂。武则天问他说:“你听到魏元忠诽谤朝廷的话了吗?” 魏元忠一见张说进来,就高声叫起来说:“张说,你想跟张昌宗一起诬陷人吗?”张说回过头来哼了一声说:“魏公枉做宰相,竟说出这种不懂道理的话来。”张昌宗一看张说的话不对头,就在旁边催促他,说:“你别去管他,快来作证。”张说向武则天说:“陛下请看,在陛下面前,他还这样胁迫我,可以想象他在宫外是怎样作威作福了。现在我不能不实说,我确实没听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,只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罢了。”

 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,听了张说的答话,知道魏元忠的确冤枉,但是她又不愿张昌宗他们下不了台阶,就骂张说说:“你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。”说着,就命令侍从把张说抓起来。以后,武则天又派人审讯张说。张说横下一条心,咬定他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谋反的话。因此,张说在朝廷大臣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。

故事:绀珠之助

  传说张说少年时代勤奋好学,乐于助人。一次,受到张说帮助的一个老者赠送给他一颗颜色深青而泛红的绀珠。最初张说不接受,老人便向他讲述了这颗绀珠的妙用:绀珠,名叫记事珠。读书行文办事时,将这颗绀珠握在手中,就能记事不忘。平时拿着这颗珠子把玩欣赏,能使自己心神开悟,事无巨细,过目即知,一无可忘。老人讲罢,将这颗绀珠塞入张说手中,转身就不见了。张说认为这是神佑好人,上天要助他成就功名。因此,张说就将这颗绀珠秘藏于身,终身携带。后来,张说在朝廷中出将入相,文经武纬,吟诗作赋,笔墨文章,无一不通,广负盛名,传说就与这颗绀珠有很大关系。

张说的诗文

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其二原文

唐代:张说

爵位题龙旐,威仪出凤城。路傍人泣送,门外马嘶迎。

万事非吾有,千悲是世情。昔焉称夏日,今也谥冬卿。

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原文

唐代:张说

凤皇楼下对天泉,鹦鹉洲中匝管弦。旧识平阳佳丽地,今逢上巳盛明年。

舟将水动千寻日,幕共林横两岸烟。不降玉人观禊饮,谁令醉舞拂宾筵。

李工部挽歌三首 其三原文

唐代:张说

常时好宾客,永日对弦歌。是日归泉下,伤心无奈何。

墓庭人已散,祭处鸟来过。碑石生苔藓,荣名岂复多。

韦谯公挽歌二首 其二原文

唐代:张说

国骋双骐骥,庭仪两凤皇。将星连相位,玉树伴金乡。

歌舞侯家艳,轩裘戚里光。安知杜陵下,碑版已相望。

和尹懋秋夜游㴩湖原文

唐代:张说

㴩湖佳可游,既近复能幽。林里栖精舍,山间转去舟。

雁飞江月冷,猿啸野风秋。不是迷乡客,寻奇处处留。

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其一原文

唐代:张说

忠鲠难为事,平生尽畏途。如弦心自直,秀木势恒孤。

诏葬南陵道,神游北斗枢。贵门传万石,馀庆在双珠。

杂曲歌辞 其一 破阵乐原文

唐代:张说

汉兵出顿金微,照日明光铁衣。百里火幡焰焰,千行云骑騑騑。

蹙踏辽河自竭,鼓噪燕山可飞。正属四方朝贺,端知万舞皇威。

白杨篇原文

唐代:张说

欲识前王塔鞍处,正北苗抽一小枝。

唐封泰山乐章 其六原文

唐代:张说

享帝享亲,维孝维圣。缉熙懿德,敷扬成命。华夷志同,笙镛礼盛。

明灵降止,感此诚敬。

咏方圆动静示李泌原文

唐代:张说

方如棋局,圆如棋子。动如棋生,静如棋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