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陈亮
陈亮(1143—1194)原名汝能,后改名陈亮,字同甫,号龙川,婺州永康(今属浙江)人。婺州以解头荐,因上《中兴五论》,奏入不报。孝宗淳熙五年,诣阙上书论国事。后曾两次被诬入狱。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,状元。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,未行而卒,谥号文毅。所作政论气势纵横,词作豪放,有《龙川文集》《龙川词》,宋史有传。 ►的诗文全集
人物生平
绍兴十三年(1143)九月七日,陈亮出生于永康龙窟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。在他的身叙中说:“陈氏以财豪于乡,旧矣,首五世而子孙散落,往往失其所庇依。”(《陈亮集》卷15《送岩起叔之官序》),陈氏在其祖父代,家境富裕,人丁兴旺。“当时聚会,动则数百人”“其后数年,死生困顿,何所不有”,从此便没落下来,陈亮的曾祖父陈知元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“以武弁赴京守御,从大将刘元庆”死于抗金战斗之中。他的祖父陈益“明敏有胆决”,其父陈次尹刚成年即为全家生活而奔波,陈亮的母亲,14岁便生下了陈亮,对陈亮的哺养教育之责,主要由祖父母承担,他们把复兴陈家的希望寄托在陈亮身上。陈亮说:“皇祖、皇祖妣鞠我而教以学,冀其必有立于斯世,而谓其必能魁多士也……少则名亮以汝能,而字以同父。倦倦恳恳之意”。
《宋史·陈亮传》说他“生而且有光芒、为人才气超迈,喜谈兵,议论风生,下笔数千言立就”,从青少年开始,就显示了他是一位聪颖精明,才华横溢和志量非凡的人。在18岁时,他就考查了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,写出了《酌古论》3篇,讨论了19位风云人物。当时的婺州郡守周葵看了这部书,对他十分赏识,赞誉为 “他日国士也”,并“请为上客”(同上)。然而,周葵所欣赏的是陈亮博通古今的才华,期望把这位有希望的青年人纳入道德性命之学的轨范中去。宋孝宗隆兴元年(1163年),周葵任参知政事,聘陈亮为其幕宾,“朝士百事、必指令揖亮,因得时豪俊尽其议论”。周葵授以《中庸》《大学》曰:“谈此可精性命之学”,但陈亮对此不很感兴趣,他后来说“绍兴辛已,壬午之间,余以报治兵事,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,而反授《中庸》《大学》之旨,余不能识也,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,道德性命之学亦渐闻矣。”经过学习,陈亮虽然对道德性命之学有所了解,但他却认为,那种空谈心胜的道德性命之学无补于实际,更不能解决抗金统一事业,所以没有按照周葵为他设计的道路去实行,而是继续研究前人的历史,并且又撰著了《英豪录》和《中兴遗传》两部著作,冀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。
元代:陈亮
苍山西行争骏奔,众峰独有筹峰尊。连冈坡陀走平陆,参错万石如云屯。
我疑秦人鞭石走,来与人间作岗阜。又疑仙子遗羊群,有形犹似猛兽蹲。
乃知元气自凝结,异状奇姿纷突兀。秋风不扫白云根,晓雾长迷玄豹穴。
曾闻山下有高坟,彭城馀泽多子孙。声名能与崇冈并,他日当为万石君。
元代:陈亮
鸷鸟刷劲翮,志欲凌九霄。神鱼鼓巨浪,岂惮禹门遥。
十年磨干将,试用在一朝。学富名早著,才高擢宜超。
衰年辱见知,听言生风飙。将期白首好,无奈青云招。
春风吹江水,草色满河桥。追攀不可及,伫立送行镳。
元代:陈亮
落日动高兴,轻舟过碧浔。方欣齐桡乐,复惜群山阴。
时爱波上月,清光犹未沉。乍离洲渚浅,稍入蒲荷深。
花香袭人衣,水风凉我襟。杯行吸素彩,曲度飘清音。
繁华不可再,新赏良在今。
元代:陈亮
脱却缝掖衣,更结曼胡缨。安能郁郁事笔砚,男儿本自重横行。
越王山下秋风起,塞北此时严保垒。皇家选士重防秋,迢递征途从此始。
从军莫问所从谁,抱艺怀才无不宜。筹边亦自有奇策,专事弓刀徒尔为。
此行壮气何激烈,酌酒送君那忍别。万里封侯非所难,玉关功成须早还。
元代:陈亮
结宇临清旷,宾客日过从。有时抱幽独,深觉心赏通。
霁月澄清景,微云含水容。群动喧已寂,众色望俱空。
了与世氛远,豁然心境同。冥怀信足乐,王事徒劳衷。
何日拂衣去,高攀陶令风。
元代:陈亮
西山巀嶭连云起,东望锦城如井底。四时积雪不曾消,春来尽作巴江水。
郎官未识蜀山川,马首西行如上天。归到琴堂长对雪,益思美政答丰年。
文翁旧化今如梦,期月应知蔼弦诵。蜀人解道杜陵诗,尽说公来雪山重。
元代:陈亮
即地可栖遁,何必远结庐。作堂依故宅,聊以适起居。
青青映户庭,嘉木罗且敷。图史积左右,日与文士俱。
有时风日佳,行吟步前除。萧散咏乐情,畅然形神舒。
用世岂无心,出门畏嵚岖。优游保贞素,庶得遗毁誉。
元代:陈亮
陆浑庄畔多芳树,旧识德成岩下路。书堂正对大溪头,犹是伸蒙旧居处。
读书何必傍溪山,书编幽兴自相关。亦知林下云泉好,应恨堤中日月閒。
客衣未垢宁辞浣,湖上月明随往返。却忆惠连深下帷,一去不知春事远。
近堤蒲叶已含滋,五日归心岂肯迟。预拂东林松下石,与君长日话襟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