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陆游

陆游
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 ►的诗文全集

  乾道七年(1171年),王炎宣抚川、陕,驻军南郑,召陆游为干办公事,陆游得书甚为欣喜,只身前往南郑,与张季长、阎苍舒、范西叔、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。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、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,陆游作《平戎策》,提出“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,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;积蓄粮食、训练士兵,有力量就进攻,没力量就固守”。

 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,常到骆谷口,仙人原,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,并到大散关巡逻。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,骄傲放纵、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,王炎不敢得罪。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。王炎认为“吴拱胆怯、缺少智谋,遇到敌人必败”,陆游反驳说:“吴挺遇敌,又怎能保证他不败?如果吴挺立有战功,更难驾驭。”至韩侂胄北伐时,吴挺之子吴曦叛敌,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。

  十月,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《平戎策》,调王炎回京,幕府解散,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,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。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,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、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,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,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。

蜀中生涯
  乾道八年(1172年),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,官职清闲,陆游骑驴入川,颇不得志。次年,改任蜀州通判;五月,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,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。

  淳熙元年(1174年)二月,虞允文病逝,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。再任蜀州期间,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,并先后造访翠围院、白塔院、大明寺等当地名胜,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,并萌发出“终焉于斯”的念头。

  三月,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,陆游大胆上书,建议出师北伐,收复失地,未被采纳。五月,陆游主持州考,杨鉴夺得第一名,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,陆游写诗以资鼓励。八月,陆游在蜀州阅兵,作《蜀州大阅》,抨击南宋养兵不用、苟且偷安。十月,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。

  淳熙二年(1175年),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,任四川制置使,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。范成大统帅蜀州,陆游为参议官,二人以文会友,成莫逆之交。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“不拘礼法”、“燕饮颓放”,范成大迫于压力,将陆游免职。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,躬耕于蜀州。

陆游的诗文

秋晚雨中作原文

宋代:陆游

新雁南来岁又残,萧萧风雨暗江干。
客疏似悉尔来病,酒薄不禁如许寒。
草络篱头花尚碧,树当浦口叶初丹。
醉来且拥黄紬睡,莫问何时后土乾。

平云亭原文

宋代:陆游

满榼芳醪何处倾,金鳌背上得同行。
天垂绿野三边尽,云与朱阑一样平。
烟树微茫疑误墨,风松萧瑟有新声。
黄花未吐无多恨,也胜湘累拾落英。

散怀二首 其二原文

宋代:陆游

中年绝欲不复念,今日肉食夫何难。天公赋与本来薄,一概扫空方少安。

寄别李德远原文

宋代:陆游

萧萧风雨临川驿,邂逅连床若有期。
自起挑灯贪夜话,疾呼索饭疗朝饥。
即今明月共千里,已占深林巢一枝。
惜别自嫌儿女态,梦骑羸马度芳陂。

九月十日原文

宋代:陆游

不须扇障庾公尘,散地翛然学隐沦。
风帽可怜成昨梦,菊花已觉是陈人。
昏昏但苦余酲在,草草久无佳句新。
叹息吾生行已矣,老来岁月似奔轮。

代邻家子作原文

宋代:陆游

社日淋漓酒满衣,黄鸡正嫩白鹅肥。
弟兄相顾无涯喜,扶得吾翁烂醉归。

书宛陵集後原文

宋代:陆游

突过元和作,巍然独主盟。
诸家义皆堕,此老话方行。
赵璧连城价,隋珠照乘明。
粗能窥梗概,亦足慰平生。

柯桥客亭二首 其二原文

宋代:陆游

梅子生仁燕护雏,绕檐新叶绿扶疏。朝来酒兴不可耐,买得钓船双鳜鱼。

泛舟武夷九曲溪至六曲或云滩急难上遂回原文

宋代:陆游

暮年脚力倦跻攀,借得扁舟卧看山。
怪怪奇奇何所似,绿萝溪入下牢关。

老学庵原文

宋代:陆游

穷冬短景苦匆忙,老学庵中日自长。
名誉不如心自肯,文辞终与道相妨。
吾心本自同天地,俗学何知溺秕糠?已与儿曹相约定,勿为无益费年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