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谢枋得
谢枋得(1226~1289年):南宋进士,江西信州弋阳人,字君直,号叠山,别号依斋,担任六部侍郎,聪明过人,文章奇绝;学通“六经”,淹贯百家,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,被俘不屈,在北京殉国,作品收录在《叠山集》。 ►的诗文全集
生平
自幼聪明
谢枋得(1226~1289年),字君直,号叠山,南宋信州弋阳人(今上饶弋阳县)。谢枋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蔑视权贵,嫉恶如仇,他爱国爱民,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。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文学家和诗人,他的诗文豪迈奇绝,自成一家。
其伯父谢征明抗元战死,其父谢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枉死,谢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,自幼颖悟,每次看书,五行一齐看下来,过目一看,终身不忘。《宋史列传》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:“为人豪爽,每观书五行俱下,一览终身不忘。性好直言,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,必掀髯抵几,跳跃自奋,以忠义自任”。
他好说直话,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,一定是掀起胡子,抵着几案,跳跃自奋,显得很激动的样子。以“忠义”作为己任。徐霖称他为:“如受惊的白鹤伴云霄而飞,不可能用笼子来束缚他。”
中进士 怒斥奸佞
宋朝是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,特别是南宋末期,当时,以理宗为首的南宋封建统治集团,荒淫腐朽,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祸国殃民,南宋的政治十分黑暗。
宝祐四年(1256)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。谢枋得对策时严厉地攻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,本意希望擢升中进士甲科,到公布考生名单,考中乙科。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,随即弃职而去。
次年复试教官,中兼经科,担任建宁府教授。未上,吴潜宣抚江南东、西两路,命他担任干办公事。团结民兵,以保护饶州、信州、抚州,用科降钱米以作为地方民兵的食粮。谢枋得说服邓、傅二姓所属二社各大家,得到民兵一万多人,驻守信州,到兵退后,朝廷核实各项军费,差一点没有免除科降钱。
1258年,蒙古军大举攻宋,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,负责招募民兵,筹集军饷,保卫饶、信、抚三州。谢枋得变卖家产,八方奔走,经他多方筹措,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。
景定五年(1264),他在建康当考官时,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叫贾似道,他奉行投降政策,奉币向蒙古军求和,加上蒙古大汗蒙哥刚死,内乱发生,忽必烈答应了条件,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。蒙军刚撤,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,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,逼他们破产赔偿。谢枋得极为愤慨,也对时局失望至极,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,言“兵必至,国必亡”。指出贾似道“窃政柄,害忠良,误国毒民”,为此,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,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,贾似道则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、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,又诽谤他,追夺两官,贬谪兴国(今湖北阳新县),直到公元1267年才被放回家乡。此后,他隐居弋阳的家中,没有出仕,主要还是由于他厌恶统治集团的欺压百姓,昏庸无能,腐败透顶。这期间,他闭门讲学,向弟子宣传爱国思想,并鄙视权贵,足迹不入豪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