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黄宗羲

黄宗羲

黄宗羲(1610年9月24日—1695年8月12日)明末清初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思想家、地理学家、天文历算学家、教育家,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,汉族,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。字太冲,一字德冰,号南雷,别号梨洲老人、梨洲山人、蓝水渔人、鱼澄洞主、双瀑院长、古藏室史臣等,学者称梨洲先生。黄宗羲学问极博,思想深邃,著作宏富,与顾炎武、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(或清初三大儒);与弟黄宗炎、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;与顾炎武、方以智、王夫之、朱舜水并称为“明末清初五大家”,亦有“中国思想启蒙之父”之誉。 ►的诗文全集

入清拒仕 著述以终
  康熙十七年(1678年),诏征“博学鸿儒”,学生代为力辞。十九年,康熙帝命地方官“以礼敦请”赴京修《明史》,以年老多病坚辞。康熙帝令地方官抄录其所著明史论著、史料送交史馆,总裁又延请其子黄百家及弟子万斯同参与修史。万斯同入京后,也执意“以布衣参史局,不署衔、不受俸”。是年黄宗羲始停止讲学,悉力著述。二十二年,参与修纂《浙江通志》。廿九年,康熙帝又召其进京充顾问,徐乾学以“老病恐不能就道”代辞。
  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,王掞视学浙江,倡议在黄宗羲故居黄竹浦重建忠端公(黄尊素)祠,宗羲写了《重建先忠端公祠堂记》。次年,王掞又捐俸汇刻刘宗周文集,宗羲与同门友董玚、姜希辙一起编辑了《刘子全书》,并为之作序。
  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黄宗羲将旧刻《南雷文案》等文集删削修改,定名《南雷文定》重行刊刻。这年,他自筑生圹于龙虎山黄尊素墓侧,并有《筑墓杂言》诗。康熙二十九年,黄宗羲年已八十,曾至杭州、苏州等地寻访旧迹,拜访朋友。次年,应新安县令靳治荆之邀游览黄山,为汪栗亭《黄山续志》作序。康熙三十一年,黄宗羲病势沉重,闻知贾润刊刻其《明儒学案》将成,遂抱病作序,由黄百家手录。次年,《明文海》编成,宗羲又选其精粹编为《明文授读》。
 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三日(1695年8月12日),黄宗羲久病不起、与世长辞。他在病中曾作《梨洲末命》和《葬制或问》,嘱家人丧事从简:死后次日,“用棕棚抬至圹中,一被一褥不得增益”,遗体“安放石床,不用棺椁,不作佛事,不做七七,凡鼓吹、巫觋、铭旌、纸幡、纸钱一概不用”。黄宗羲在临终前四天给孙女婿万承勋的信中写道:总之,年纪到此可死;自反平生虽无善状,亦无恶状,可死;于先人未了,亦稍稍无歉,可死;一生著述未必尽传,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,可死。如此四可死,死真无苦矣!
  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:“初锢之为党人,继指之为游侠,终厕之于儒林,”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。《鹿鼎记》人物黄宗羲,主要出现于第一章,其言行与真实当得无异。

黄宗羲的诗文

卧病旬日未已 闲书所感(二首选一)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此地那堪再度年?此身惭傀在灯前。
梦中失哭儿呼我,天末招魂鸟降筵。
好友多从忠节传,人情不尽绝交篇。
于今屈指几回死,未死犹然被病眠。

青藤歌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离奇轮囷岁月长,犹见当年读书意。忆昔元美主文盟,一捧珠盘同受记。

七子五子广且续,不放他人一头地。踽踽穷巷一老生,倔强不肯从世议。

破帽青衫拜孝陵,科名艺苑皆失位。叔考院本供排场,伯良《红闺》咏丽事。

弟子亦可长黄池,不救师门之憔悴。岂知文章有定价,未及百年见真伪。

光芒夜半惊鬼神,即无中郎岂肯坠。余尝山行入深谷,如此青藤亦累累。

此藤苟不遇文长,篱落粪土谁人视。斯世乃忍弃文长,文长不忍一藤弃。

吾友胜吉加护持,还见文章如昔比。

与徐昭法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人传徐昭法,可闻不可见。我今上灵岩,钟鼓集法眷。

相看尽陈人,不参以时彦。徐子最后来,布袍巾幅绢。

储公览拙文,珍重压端砚。徐子翻读之,喟然而称善。

谓是震川后,叙事无人荐。虞山加粉泽,可谓不善变。

落此一瓣香,百年如觌面。出其论文书,并与他著撰。

体裁既整齐,字句亦工练。夜坐天山堂,诸家评略遍。

人言子寡言,子言如竹笕。乃知世知子,犹为子之羡。

五月复遇火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局促返旧居,鸡犬共一轩。缩头床下雨,眯眼灶中燔。

南风怪事发,正当子夜前。排墙得生命,再拜告九圆。

臣年已五十,否极不终还。发言多冒人,举足辄违天。

半生滨十死,两火际一年。莫言茅屋陋,宾客非等闲。

鬼目不相瞷,而逊华堂坚。其理不可解,辨说空田田。

昨者刘伯绳,为我不安眠。仆本方外人,岂终保丘园。

壬寅二月遇火次陶韵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长松缚茅宇,乱石开南轩。夜半有明烛,停午无烟燔。

三载头滑,花药满春前。坎止复流行,心迹异方圆。

年荒避盗贼,旧居姑且还。春风吹野火,红焰涨遥天。

新诗焦泥壁,老树夭长年。颓园寒瀑响,土锉月中闲。

遂令长往计,牢落难贞坚。故书出焰中,叶叶如荷田。

惜此复幸此,不废食与眠。吾尝訾遗山,卖书乃买园。

七夕梦梅花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梅花独立正愁绝,冰缠雾死卧天阙。孤香牢落护残枝,不随飘堕四更月。

新诗句句逼空濛,嫣然一笑隔林樾。有如高士白云表,牛矢烟消山雪合。

一生寒瘦长镵句,伸头窥天亦半缺。谁寄山瓢落叶中,泻向梅花同傲兀。

已上六韵梦中作,瓜舍驱猪方矻矻。床头摸衣境过清,不谓三伏犹未卒。

始知此夜梅花诗,未与炎景相唐突。

读上蔡语录上蔡家极有好砚后尽舍之一好砚亦与人慨然赋此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有宋上蔡谢先生,一砚不留磨破瓦。要使胸中自廓然,世间何物更难舍。

而吾平生玩物心,扰扰无殊于野马。忽然北风卷土去,不名一钱在屋下。

突兀三砚真奇物,天将史笔委之野。一砚龙尾从西土,治乱存殁泪堪把。

一砚活眼晕九重,秋水时向明窗泻。丁子王作合玉砚,千祀古文出亡社。

三砚纵横傍短檠,雪屋无烟亦潇洒。昔年送女入甬东,穴壁偷儿不相假。

吾时闻之在中途,欲行不前奈两踝。娇儿阿寿恐吾伤,乞得滑砚强吾写。

吾为阿寿勉强笑,握笔终然多牵惹。开卷今见上蔡事,使我愧汗如盛夏。

丈夫力不能自割,偷儿真为益我者。儿亡三载砚四年,有贼不向贫家打。

寒夜月仿孟东野体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霜辉濯寒魄,景象恒过清。止于枕上看,不可立中庭。

枕上一尺光,中庭千里横。千里多伤悲,一尺已峥嵘。

贫病赏明月,更无丝竹声。但言此夜好,已完看月情。

始知天有月,不为贫病明。

三月十九日闻杜鹃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江村漠漠竹枝雨,杜鹃上下声音苦。此鸟年年向寒食,何独今闻摧肺腑。

昔人云是古帝魂,再拜不敢忘旧主。前年三月十九日,山岳崩颓哀下土。

杂花生树莺又飞,逆首依然逋膏斧。燕山模糊吹蒿薤,江表熙怡卧钟鼓。

太王蓄意及圣昌,奥窔通诚各追数。金马封事石渠书,怨毒犹然在门户。

静听呜咽若有谓,懦夫不难安寠薮。何不疾呼自庙堂,徒令涕泣沾草莽。

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忆 其二原文

清代:黄宗羲

却火烧余此病身,更无思卢染秋尘。打钟扫地今行者,阮哭嵇狂仆恨人。

风浪满庭闲暮日,莺花极目坐芳辰。静中探得真消息,只觉于今万物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