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吴澄

吴澄

吴澄,字幼清,晚字伯清,学者称草庐先生,抚州崇仁(今江西崇仁县)人。平生著作有《吴文正集》100卷、《易纂言》10卷、《礼记纂言》36卷、《易纂言外翼》8卷、《书纂言》4卷、《仪礼逸经传》2卷、《春秋纂言》12卷、《孝经定本》1卷、《道德真经注》4卷等并行于世。吴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,并称为“北许南吴”,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►的诗文全集

《书》
  宋儒多疑古文《尚书》为伪书,从吴澄开始,专主今文《尚书》。吴澄以今文《尚书》25篇自成卷帙,以区别于古文《尚书》;又将原书各篇开头的小序合并在一起,放在全书后一部分;至于孔安国的一篇序文,也附录书末。此书虽专门阐释《尚书》今文,但大多合于古义,实为其可取之处。

《诗》
  自汉代以来,学者解说《诗经》,全都以《诗序》为本。尤其是毛公将《诗序》分置于各篇开头,使后世读者往往局限于只从序中去探索诗之大旨。对此,宋儒颇以为非,朱熹深斥其失而索性去掉序文。吴澄按照朱子所定,删掉各篇开头之序,以避免其混淆于《诗经》正文,使读者便于以诗求诗,而不为序文所惑。至于诗篇次第,吴澄也酌情加以调整,使其编排更为合理。

《春秋》
  吴澄认为,汉儒对于《春秋》三传,专门守残护缺,不能贯穿异同而有所去取;唐代啖助、赵匡、陆淳三位学者始能信经驳传,多得其本义,但仍有若干失当之处。为此,吴澄将《春秋》再加审订,编为七纲八十一目,解说以左氏为主,兼采诸家传注,而参之以己见,旨在使读者知道《春秋》史笔有一定之法,相信经文无不通之例,从而避免望文生义,误解圣贤之言。

《仪礼》
  吴澄深惜《仪礼》17篇尚不完备,于是从《礼记》、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小戴礼记》以及郑玄《三礼注》等广泛摄拾,编成《仪礼逸经》8篇,即投壶礼、奔丧礼、公冠礼、诸侯迁庙礼、诸侯衅庙礼、礻帝于太庙礼、王居明堂礼。他又从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小戴礼记》中采摭,编成《仪礼传》10篇,即冠仪、婚仪、士相见仪、乡饮酒仪、乡射仪、宴仪、大射仪、聘仪、公食大夫仪、朝事仪。此书仿朱熹《仪礼经传通解》之例,按照古人行礼之节次编纂经传文字,其条理显得较为缜密。

漫游讲学
 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冬,吴澄因父亲身染重病,只得告别友人郑松,离开布水谷,侍奉父亲返回崇仁老家。次年五月,其父不幸病逝。吴澄哀毁骨立,竭其全力为父亲办理丧事,以尽孝子之道。
  至元二十三年(1286),程钜夫任江南行台侍御史,奉皇帝之命四处访求遗贤,凡发现德行高尚、才艺杰出的人,便由当地驿站立即派人护送入京拜见皇帝,以听候封赏。这一年冬天,程钜夫不辞辛苦,专程赶到抚州,命郡县官吏亲往慰问吴澄,并想方设法强求他出来做官。当郡县官吏来到吴家的时候,吴澄再三声称母亲年老,无人奉养,以此作为理由坚决推辞。最后,程钜夫亲自前来看望他,经过一番问寒问暖、叙旧谈心之后,又十分恳挚地对吴澄说:“诚不肯为朝廷出,中原山川之胜可无一览乎?”吴澄看到这位老学友一片诚心,实在推却不过,只好答应与之同行,权作一次北上漫游。他将此事禀告母亲游夫人,征得老人家同意,随即整治行装,与程钜夫一道,于十一月向建昌路(今江西南城)出发。

吴澄的诗文

跋牧樵子蒲萄原文

元代:吴澄

芸香楼上汗成珠,起趁清风为扫除。见此西凉甘露乳,泠然齿颊出寒酥。

渡江云 揭浩斋送春原文

元代:吴澄

名园花正好,娇红殢白,百态竞春妆。笑痕添酒晕,丰脸凝脂,谁与试釭霜。

诗朋酒伴,趁此日、流转风光。尽夜游、不妨秉烛,未觉是疏狂。

茫茫。一年一度,烂熳离披,似长江去浪。但要教、啼莺语燕,不怨卢郎。

问春春道何曾去,任蜂蝶、飞过东墙。君看取,年年潘令河阳。

水调歌头 次韵寄皮达观原文

元代:吴澄

四垂云晻暧,一夏雨溟蒙。千奇百怪惊人,海蜃眩青红。

谁道谷城黄石,混迹长安紫陌,九万里培风。静夜欻澄霁,皎月丽天中。

问今年,年几许,尚童蒙。憨痴自笑,能裨造化竟何功。

岂意京华倦客,忽得蓬莱妙唱,流响韵商宫。此去两神剑,终久会雌雄。

木兰花慢 再用韵原文

元代:吴澄

正群芳开遍,花簇簇,蕊稠稠。看艳杏夭桃,蒸霞作糁,辊绣成球。

天然素肌仙质,对秾妆艳饰似含羞。痴绝京华倦客,贪眷忘却南州。

传闻天上玉为楼。此事付悠悠。且白昼风前,黄昏月下,烂熳同游。

神疑藐姑冰雪,又何须、一醉解千愁。自有壶中胜赏,酿来玉液新篘。

木兰花慢 三用韵原文

元代:吴澄

好风流诗老,双鬓上,雪霜稠。忆少壮欢娱,呼鹰逐兔,走马飞球。

春风断肠柔唱,拚千金一笑破娇羞。此日花时意气,当年梦里扬州。

客床百尺卧危楼。往事总悠悠。把湖海人豪,消磨变换,洙泗天游。

应知裂麻司业,为前时、谏舌颇多愁。今去却堪痛饮,瓮头有酒频篘。

寿王讲师原文

元代:吴澄

欲雪未雪云黯黑,不知此日神仙谪。桃实今经几度红,梅花仍似当年白。

厌向闽山食荔蕉,喜来江浦访鸾箫。广文客舍寒如许,自有春风长药苗。

过枯河原文

元代:吴澄

高堂出郭二舍近,午憩东阳安乐镇。双堤对峙似城墙,中坳一道如壕圳。

驱车下坂抵坳行,低平尽处还复登。半坳一门字斗大,滨盐沧盐两分界。

不知此是古黄河,且行且顾心疑怪。前询父老为予言,河北山东此处分。

滨隶河南沧隶北,河流已改界仍存。古河来自白马渡,东过开州城下去。

遂入沧河越鲁河,入海当年犹此处。自从六七十年来,南趋梁汴会于淮。

河患古来兖州极,今日兖州河道塞。忆昔初通禹贡时,道元渔仲遍参稽。

万语千言俱纸上,亲见亲闻今指掌。振古黄河北道流,渐渐南移天地秋。

今径与淮同入海,北行无用济河舟。世事古今大奇变,岂但蓬莱更清浅。

他年欲续《山海经》,聊述此诗纪闻见。

题四皓图原文

元代:吴澄

皓首出山谷,从容定储宫。储皇已御极,论赏将谁同。

飘然拂衣去,讵敢贪天功。饱茹石上芝,坐荫岩下松。

商颜郁嵯峨,千载馀清风。

题罗汉过海图原文

元代:吴澄

阿谁解衣盘礴裸,作此中乘第一果。等閒地狱骇屠沽,如许风波无不可。

巨浸弥天灵怪百,现前幻境元非我。腾蹈逍遥容易去,只有虚空无障裹。

般若岸,金刚山,超登只在霎时间。为吾说与诸尊者,更有海门关外关。

次韵玉清避暑原文

元代:吴澄

廛西水北有佳处,五月六月泠泠风。移将上界清净下,岂与尘世热恼同。

若人睡厌黄琉璃,晓梦惊走红守宫。起来忽忽动逸兴,倒指畴昔闲过从。

相邀采真无何境,嗒然熟视谁长雄。谈边了悟蝉蜕壳,区中局促鸟在笼。

杯行笑语各忘倦,西景徐射宝藏东。归来剩带烟霞馥,一眉初月浮高空。

新诗追纪昨游胜,泉思涌出清无穷。善观惭我非季子,世业早已荒寿梦。

况加白雪不易和,欲待他日不匆匆。坐间政尔挥白羽,门外又报来青童。

和篇两地一时至,灿灿星斗罗璇穹。旋温镬汤抽茧绪,陡觉平陆生奇峰。

拟代移文谢幕府,且卷片玉还冰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