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描写
《长生殿》前半部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描写,后半部则显然加强了浪漫主义的描写。作者虽然谴责了李隆基因宠爱杨玉环而致国事败坏,无法收拾,然而对他们两人的爱情悲剧却很同情。他写李隆基退位后对过去之事有所悔悟,在深宫中为思念杨玉环而无限痛苦。他让杨玉环的幽魂也知道忏悔,一直怀念上皇。由于这种真情,两人终于在月宫重新团圆。作者不但对李、杨两人加以美化和净化,而且特别宣扬一种“一悔能教万孽清”的思想。作者意图总结历史的教训以垂戒来世,指出“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,祸败随之”。
作品评价
《长生殿》是一部写得很出色的传奇戏曲。作者在广阔的社会、政治背景中来表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,对历史素材加以精心选择和剪裁,进行了艺术的概括、集中和虚构,使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真实,而且全剧写得有声有色,许多场面强烈感人,把历史剧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。作者将李、杨爱情和安史之乱两条情节线索互相纠结、发展,组织得有条不紊,在布局和结构上也作了巧妙的安排,随处可见匠心。他更发展了著名的《琵琶记》中运用的对比的手法,使宫廷内外、朝野上下、天上人间交相辉映,一齐展现在观众和读者的眼前。而皇室的享乐和人民的受难,权奸的争权夺利和有识之士的忧国忧世,上层官僚的卑劣灵魂和下层人民的崇高品质,形成强烈的对照,发人深思,是作者的用心所在。对人物的描写作到了充分的性格化,各种类型的人物都较生动,特别是对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人在一些场合作了细致的心理描写。曲辞优美,恪守韵调,也是本剧的显著特色。总之,它是一部“台上之曲”和“案头之曲”相结合的优秀作品。当时民间流传的口谚说:家家收拾起(“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”是明末清初作家李玉《千钟禄》中《惨睹》一出〔倾杯玉芙蓉〕的唱词),户户不提防(“不提防余年值乱离”是洪升《长生殿》中《弹词》一出〔一枝花〕的唱词)。它与当时孔尚任写的另一部历史剧《桃花扇》堪称双璧。洪升与孔尚任被誉为“南洪北孔”。他们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。
精彩篇章
《长生殿》中一些写得精彩的篇章,如《定情》(今名《赐盒》)、《惊变》(今名《小宴》)、《疑谶》(今名《酒楼》)、 《偷曲》、《絮阁》、 《骂贼》、《闻铃》、 《哭像》、 《弹词》等出,至今仍在上演,为昆曲中的优秀传统剧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