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王珪

王珪

王珪(1019年—1085年6月12日),字禹玉,北宋名相、著名文学家。祖籍成都华阳,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(今安徽省潜山县)。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珪进士及第,高中榜眼。初通判扬州,召直集贤院。历官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知开封府等。哲宗即位,封岐国公。旋卒于位,年六十七,赠太师,谥文恭。王珪历仕三朝,典内外制十八年,朝廷大典册,多出其手。自执政至宰相,凡十六年,少所建明,时称“三旨相公”。原有文集百卷,已佚。《四库全书》辑有《华阳集》四十卷。 ►的诗文全集

轶事典故

结交房杜
 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交好。一次,母亲李氏道:“你将来定会显贵,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,你把他们约来看看。”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。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,命人备办酒食,并对王珪道:“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,你能与他们交往,将来必定显贵。”

谏出美人
 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,其姬妾被籍没入宫。后来,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:“李瑗杀了她的丈夫,又纳她为妾。”王珪问道:“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?”唐太宗道:“杀死他人又娶其妻,你怎么还问对错呢?”王珪答道:“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,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,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。”唐太宗醒悟,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。

臣不负君
  太常少卿祖孝孙奉命教授宫人音乐,不称太宗心意,受到责怪。王珪与温彦博谏道:“孝孙乃是高雅之士,您让他去教宫女,进而又责怪于他,臣认为与礼不和。”唐太宗大怒:“朕将你们视为心腹,你们就应竭忠对我,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上,难道是为祖孝孙说情吗?”温彦博急忙谢罪。王珪仍道:“陛下以忠直责怪我,难道我现在说的话含有私心吗!这是陛下有负于我,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!”太宗默然。

品评宰相
  王珪拜相后,与房玄龄、李靖、温彦博、戴胄、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。一次,唐太宗对王珪道:“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,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?”王珪答道:“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,尽心竭力无所保留,我不如房玄龄;文武双全,出征可以为将,入朝可以拜相,我不如李靖;陈事进言详尽明白,上传下达忠实公正,我不如温彦博;解决繁重的困难,妥善处理各种问题,我不如戴胄;以谏诤为己任,希望皇帝跟尧舜一样圣明,我不如魏征。说到辨别清浊,疾恶奖善,我与他们相比,倒是略有长处。”太宗深表赞同,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。

公主下拜
  唐初公主下嫁,不行拜见公婆之礼。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后,王珪道:“如今皇帝圣明,行为举止都遵循礼制。我接受公主拜见,不是为自身荣耀,而是要显示朝廷的美德。”他和妻子端坐于上,让公主行拜礼。从此,公主下嫁,若公婆尚在,都要行妇礼。

王珪的诗文

闻琵琶原文

宋代:王珪

夜拍水云非故乡,未闻终曲已凄凉。
舟中月白寒江阔,马上酸风紫塞长。
思妇有怀停别杵,征人无语对清觞。
平时不见秦城役,余韵空传战壘荒。

依韵和蔡参政导洛原文

宋代:王珪

浩浩洪河一派收,亘山回洛骇阴虬。
锦张客幔从隋去,龟负神书入宋流。
波急满川跳万鲤,气温销冻运千舟。
谁言伯禹能行水,不见当时为帝谋。

又寄公仪四首原文

宋代:王珪

花扑行人柳荫渠,每逢嘉趣为停舻。
留连一水风光暮,怅望今宵月影孤。
汉橐暂持来法从,皋禽还引上仙图。
中条候骑知非远,肯尽都门别酒无。

闻种谔米脂川大捷原文

宋代:王珪

神兵十万忽乘秋,西碛妖氛一夕收。
匹马不嘶榆塞外,长城乍起玉关头。
君王别绘凌烟阁,将帅今轻定远侯。
莫道无人能报国,红旗行去取凉州。

望京馆原文

宋代:王珪

一从绝漠返朱轮,便有东风逐去尘。
和气旋成燕谷暖,使华重照苏门新。
山川如避中原执,天地应酣上国春。
二月塞亭行欲尺,初花犹未识归人。

月夜有寄原文

宋代:王珪

莎阶切切思寒螀,爽籁泠然露气凉。
半夜云高蟾喷晕,一秋风紧桂飘香。
鸟惊危树棲无定,人倚空楼望更长。
遥忆洞庭南去客,叶翻波急驻归艎。

依韵吴枢密正月二日留题曾侍中斋阁原文

宋代:王珪

昨日春风变旧年,连珂来访紫芝仙。
三朝元仗鸿钧手,万里今同不击船。
寿酒一倾人共醉,赐书千轴子多贤。
从前身奶如公少,莫把长竿忆渭川。

京口遇大风原文

宋代:王珪

虹蜺赫奕射中天,怒竅风号势塕然。
云翼扶抟弥九万,海帆飞迅越三千。
鲵嘘骇浪时开阖,鳌负灵山或泝沿。
安得琴高控双鲤,一驱霾曀静洪渊。

琼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师潞国文公归西洛原文

宋代:王珪

祖燕催移玉殿班,都人齐向苑傍看,
古来少有三师退,天下曾将大器安。
绿野春深花更好,石楼夜午月应寒。
尘埃抖擞无余事,却忆磻溪旧钓竿。

送僧归吴中原文

宋代:王珪

间心轻出世,远念起游方。
漱月抛茶井,眠云梦草堂。
归程指山色,去影背湖光。
欲问重来日,孤云未可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