斧钺汤镬
成语名称:斧钺汤镬
成语拼音:fǔ yuè tāng huò
成语简拼:fyth
成语意思:斧钺:古代军中刑戮。汤:滚开的水。镬:古代的大锅。汤镬:古代一种酷刑,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。指各种酷刑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虽蒙斧钺汤镬,诚甘乐之。”
成语繁体:斧鉞湯鑊
感情色彩:褒义词
常用程度:一般
语法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刑罚
成语结构:联合式
成语年代:古代
成语名称:斧破斨缺
成语拼音:fǔ pò miàn quē
成语简拼:fpmq
成语意思:斨:古代一种斧子。指武器破损残缺。
成语出处: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 又缺我斨。”
成语名称:斧钺之诛
成语拼音:fǔ yuè zhī zhū
成语简拼:fyzz
成语意思:钺:古代兵器,像大斧;诛:杀戮,杀死。用斧、钺杀人的刑罚。泛指死刑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庄子之楚,见空髑髅髐然有形,撽以马捶,因而问之曰:‘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?将子有亡国之事、斧钺之诛而此乎?’”
成语名称:斧钺之人
成语拼音:fǔ yuè zhī rén
成语简拼:fyzr
成语意思:斧钺:古代杀人的斧子,泛指刑戮。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小匡》:“桓公大说,于是斋戒五日,将相管仲。管仲曰:‘斧钺之人也,幸以获生……若知国政,非臣之任也。’”
成语名称:杖节把钺
成语拼音:zhàng jié bǎ yuè
成语简拼:zjby
成语意思:杖节: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,皇帝授予符节,作为权力的象征;钺:古代兵器。指皇帝授予权力,掌握很大的兵权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,受钺高庙,领天下兵,左杖节,右把钺,屯城外。”
成语名称:杖钺一方
成语拼音:zhàng yuè yī fāng
成语简拼:zyyf
成语意思:杖钺:手持黄色大斧,表示威力。比喻掌握兵权或镇守一方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牧哲》:“王左仗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
成语名称:横刀揭斧
成语拼音:héng dāo jiē fǔ
成语简拼:hdjf
成语意思:指持刀执斧。
成语出处:范文澜、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:“据说,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,两个人保卫,‘横刀揭斧,叫呼踊跃’。”
成语名称:残汤冷饭
成语拼音:cán tāng lěng fàn
成语简拼:ctlf
成语意思:残:剩下。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两个自吃了一回,剩下些残汤冷饭,与卢俊义吃了。”
成语名称:残汤剩水
成语拼音:cán tāng shèng shuǐ
成语简拼:ctss
成语意思: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
成语出处: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我揣巴些残汤剩水,打叠起浪酒闲茶。”
成语名称:残汤剩饭
成语拼音:cán tāng shèng fàn
成语简拼:ctsf
成语意思:指吃剩的饭菜。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三折:“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牢中,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,送与孩儿每吃去。”
成语名称:汤烧火热
成语拼音:tāng shāo huǒ rè
成语简拼:tshr
成语意思:指生病发高烧。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又见他汤烧火热,自己守着他,歪在旁边劝他:‘只养病,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