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皎然

皎然

僧皎然(730-799),俗姓谢,字清昼,湖州(浙江吴兴)人,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,唐代著名诗人、茶僧,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,在文学、佛学、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。与颜真卿、灵澈、陆羽等和诗,现存皎然470首诗。多为送别酬答之作。情调闲适,语言简淡。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《诗式》。 ►的诗文全集

  由此可知,皎然上人是陆羽茶学研究的物质提供者。

(四)皎然是茶文化的宏扬者
  皎然上人不但懂茶事更对茶文化情有独衷。在当时的时代,没有电视、报纸,没有相声、小品、小说,文化传播的最好形式是诗歌。他不但以诗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“茶道”,“什么是茶道”,他还写下了更多广为流传的茶诗,在同时代他是茶诗最多的高人。
  如果说陆羽更多的是一个科学家,他是从茶科学、茶经验、茶业产业角度来著作《茶经》,那么皎然上人则更多地是从文学诗歌,从茶文化的角度研究,并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门禅悟亲自体验开启了“佛茶之风”或“佛禅一味”,从而拉开了整个中国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!他的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国茶道、世界茶道的开山之作!
  因此,我们以为陆羽更像钱学森、袁隆平;皎然更像鲁迅、郭沫若。且不说其对陆羽的帮助、指导、交流、切磋,他自己也是茶文化领域的开山鼻祖!
  皎然不但是茶事、茶文化的积极倡导者,更是“以茶代酒”、茶饮料的积极宣传者,在前期批评陆羽《茶经》不是的同时,与陆羽一起又是茶饮、《茶经》、茶文化的推广旗手。他不但为陆羽开展茶学、茶业研究提供环境场地、设备、经费,而且还经常有意组织“苕溪茶会”,带领诗茶爱好者去剡溪举办“沃州茶会”、“剡溪诗茶论坛”,策划、组织、包装、宣传了茶文化思想,并以论坛、会议、活动、诗歌等形式进行了确有影响力的传播。某种意义上公元773年由陆羽设计,颜真卿书法题名,皎然策划赋诗的“三葵亭”就是著名的陆羽品牌的事件营销之一!自陆羽《茶经》及皎然的《饮茶歌》后,唐代茶诗大盛,茶道与诗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,迎来了亘古以来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!

(五)皎然是陆羽的长辈、导师、笃友、兄弟
  陆羽尽管孤儿出身,但一辈子在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却常有贵人相助。皎然无疑是陆羽事业人生转折过程中的贵人,也是陆羽的长辈、老师,又是陆羽后半生40多年的生相知死相随,交往时间最长、学术探讨最多,关系情义最深的兄长与良师益友,本来陆羽晚年从广州到苏州定居了很多年,他也曾经准备终老苏州。可是皎然上人的圆寂给了陆羽巨大的打击,他毅然决定离开江南水乡苏州而重返湖州以追随皎然……当陆羽走完了漫长而坎坷的人生之路后,他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遗愿,将他葬在了妙喜寺附近,苕溪之滨,以伴随他生前最好的哥们兄弟——笃友皎然上人。

皎然的诗文

宿支硎寺上房原文

唐代:皎然

上方精舍远,共宿白云端。寂寞千峰夜,萧条万木寒。
山光霜下见,松色月中看。却与西林别,归心即欲阑。

奉同颜使君真卿、袁侍御骆驼桥玩月原文

唐代:皎然

山中常见月,不及共游时。水上恐将缺,林端爱落迟。
乌惊宪府客,人咏鲍家诗。永夜南桥望,裴回若有期。

送杨校书还济源原文

唐代:皎然

妖烽昨日静,故里近嵩丘。楚月摇归梦,江枫见早秋。
乡心无远道,北信减离忧。禅子还无事,辞君买沃州。

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兼赏陆生文卷原文

唐代:皎然

共是竹林贤,心从贝叶传。说经看月喻,开卷爱珠连。
清净遥城外,萧疏古塔前。应随北山子,高顶枕云眠。

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征入朝原文

唐代:皎然

诏下酂侯幕,征贤宠上勋。才当持汉典,道可致尧君。
藩牧今荣饯,诗流此盛文。水从吴渚别,树向楚门分。
宿寺期嘉月,看山识故云。归心复何奈,怊怅在江濆。

送沈居士还太原原文

唐代:皎然

辞官因世难,家族盛南朝。名重郊居赋,才高独酌谣。
浪花飘一叶,峰色向三条。高逸虽成性,弓旌肯忘招。

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原文

唐代:皎然

身为郢令客,心许楚山云。文墨应经世,林泉漫诱君。
欲随樵子去,惜与道流分。肯谢申公辈,治诗事汉文。

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原文

唐代:皎然

登望思虑积,长亭树连连。悠扬下楼日,杳映傍帆烟。
入夜四郊静,南湖月待船。

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原文

唐代:皎然

仁圣垂文在,虚空日月悬。陵迟追哲匠,宗旨发幽诠。
法受诸侯请,心教四子传。春生雪山草,香下棘林天。
顾我从今日,闻经悟宿缘。凉山万里去,应为教犹偏。

送张孝廉赴举原文

唐代:皎然

名在诸生右,家经见素风。春田休学稼,秋赋出儒宫。
别路残云湿,离情晚桂丛。明年石渠署,应继叔孙通。